这一次,单身16年被网友“包办婚姻”的吴越,可算迎来了“春天”
娱乐圈的“姐弟恋“传闻总能引发连锁反应,这次轮到了低调的实力派演员吴越。近日网络疯传52岁的吴越与64岁的赵文瑄疑似牵手,配文“爱情不分年龄“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获得百万播放量。当事人用教科书式回应给这出闹剧画上句号:吴越晒出书法作品自证并非网传“恋爱小作文“作者,赵文瑄则调侃“银幕下的流量密码养肥了营销号“。这场乌龙事件意外成为公众人物应对谣言的示范案例。

这场传闻始于某短视频平台用户发布的“偶遇“视频,配以精心设计的文字剧本。有网友发现,所谓“吴越亲笔信“中的毛笔字迹,实为同名书法家的作品。更戏剧性的是,自称“知情人“的账号编造出完整恋爱时间线,甚至虚构两人2007年合作后的“十年暗恋“情节。事实上,两位演员仅在《夜・明》中有过短暂合作,此后十五年再无公开交集。

这场闹剧折射出娱乐圈绯闻制造的完整产业链。某影视宣传从业者透露,职业爆料团队常采用“三真七假“手法:真实人物关系+虚构情感细节+权威信源截取。此次事件中,爆料者就盗用了上海书法家协会官网的吴越作品展信息。这种套路化操作不仅能规避法律风险,还能引发“实锤“错觉,这正是谣言能快速传播的关键。
从业内数据可见谣言传播规律:中国网络视听节目协会2022年报告显示,明星情感类假消息平均存活时长仅48小时,但传播量可达真实新闻的3。2倍。吴越事件中,谣言在24小时内覆盖微博、抖音等8个平台,衍生出17个话题标签。值得关注的是,两位当事人从业经历构成天然反差萌——手握白玉兰奖的吴越与被誉为“民国专业户“的赵文瑄,这种反差恰是爆料者瞄准的传播爆点。
球盟会APP这场乌龙或许会推动行业反思。参考韩国演艺制作者协会的“谣言分级响应机制“,我国影视从业者正在探索建立快速核查通道。值得玩味的是,吴越温婉而不失力度的回应获得超82万点赞,这种“刚柔并济“的公关方式正在被更多艺人采用。正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所言:“新时代的舆情应对,既要拆解谣言肌理,更要传递正向价值观。“
在这场荒诞的绯闻闹剧中,我们既看到流量至上的行业顽疾,也见证了成熟艺人的应对智慧。吴越用“书法证清白“的巧妙回应,赵文瑄以“流量密码“的幽默自嘲,为公众人物应对不实信息提供了新思路。当58岁的陈建斌在《甄嬛传》十周年活动中感慨“每个选择都有代价“时,或许观众更能理解吴越在采访中说的“人生没有标准答案“。这个插曲最终让我们看清:比起虚构的绯闻,演员用作品说话才是永恒的真命题。